由于形成黏土的来源不同,它的成分和性质也不一样。
(1)按成因分类
根据黏土的生成情况看,可分为一次黏土和二次黏土。
①一次黏土(又称残留黏土)
它的岩石主要是长石经风化而留在母岩区的产物,岩石风化后生成高岭土、石英及可溶性盐类。可溶性盐类由于雨水冲洗溶解而去,残留下来的仅为高岭土和石英砂。由于石英砂的存在,可塑性较差,这种土通常称为高岭土。
②二次黏土(又称漂积黏土)
它是由一次黏土经雨水河流漂流而转移到其它地方再次沉积的黏土矿。它的主要特点是:a.在漂流过程中,由于粗颗粒石英砂较重而先行沉积除去,而黏土本身亦经摩擦而变细,故可塑性较好;b.在漂流过程中,有其它矿物或有机物混入,因而降低了黏土矿物的纯度。
(2)按其构成黏土的主要矿物分类
①高岭石类
属于这一类的有高岭石、珍珠陶土、迪开石和多水高岭石。高岭石因最初在我国江西景德镇附近的高岭地方发现而得名。主要由它们构成的黏土称为高岭土,如我国著名的苏州高岭土,湖南界牌高岭土,四川叙永多水高岭土等。
②蒙脱石(微晶高岭石)类
属于这一类的有蒙脱石、拜来石等,主要由它们构成的黏土称为膨润土,如东北黑山、福建连城的膨润土等。
③伊利石(水云母)类
曾有一些学者建议用美国伊利诺州的缩写来称呼该类矿物,故名伊利石。
属于这一类的有水云母、绢云母等。这一类单独构成黏土的极少,多数是包含在其它黏土中。以伊利石为主的黏土主要是水云母质黏土或绢云母质黏土,如河北章村土,还有江西、安徽等省所产的瓷石中亦包括此类。
④叶腊石类
叶腊石并不属于黏土矿物,因其某些性质近于黏土,而划归黏土之列。如福建的寿山石和浙江青田、上虞叶腊石等。
⑤水铝英石类
这一类是不常见的黏土矿物,往往少量包含在其它黏土中,呈无定形状态存在。如河北唐山的A、B、C级矾土。
(3)按耐火度分类
①耐火黏土:耐火度在1580℃以上。含氧化铁不超过3~4%,杂质总量最高6~8%。
②难熔黏土:耐火度为1350~1580℃。
③易熔黏土:耐火度在1350℃以下。含有大量杂质,一般含铁量较高。
耐火黏土可以用来制造适用于冶金炉、硅酸盐工业的窑炉、炼焦炉等方面的衬砖。耐火黏土在煅烧后呈灰色或淡黄色、呈白色的是制造瓷器的****原料。
难熔黏土可以用来制造瓷砖、陶器、炻器等。
易熔黏土可以用来制造砖瓦等粗陶器。
(4)按习惯分类
①高岭土:是最纯的黏土。可塑性差,烧后颜色从灰到白色。
②粘性土:一般都是二次黏土,故其颗粒较细,可塑性好,含杂质较多。
③瘠性黏土:较为坚硬,遇水不松散,可塑性很小,不易形成可塑性泥团。如山西大同土。
④页岩:其性质与瘠性黏土相仿,但含杂质(K2O、Na2O、TiO2、CaCO3、Fe2O3等)较多,最高可超过25%,烧后呈红、棕、黄、灰等色。
(5)按塑性指数分类
①高塑性黏土,塑性指数大于15;
②中塑性黏土,塑性指数7~15;
③低塑性黏土,塑性指数小于7。
(6)按干燥敏感性高低分类
①高敏感性黏土,干燥敏感性系数大于2;
②中等敏感性黏土,干燥敏感性系数1~2;
③低敏感性黏土,干燥敏感性系数小于1。
(7)按颗粒组成分类
黏土按颗粒组成分类如表6所示。
表6 黏土按颗粒组成分类
名称 |
颗粒含量(%) |
黏粒 |
尘粒和砂粒 |
重黏土 |
>60 |
<40 |
黏土 |
30~60 |
40~70 |
砂质黏土 |
10~30 |
70~90 |
砂土 |
5~10 |
90~95 |
砂 |
0~5 |
>9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