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故障 |
原因分析 |
排除方法 |
1 |
离合器
发热 |
1.轴向压力不够,摩擦片打滑产生高温。严重时,会烧坏摩擦片。
2.分离时,摩擦片脱不开也会使离合器发热 |
1.调节调整圈或调整螺母,使离合器有足够压力
2.见本表序2 |
2 |
离合器脱不开 |
1.外摩擦盘与大三角皮带轮内孔,内摩擦盘与内压盘配合间隙小,且有污物
2.上述间隙较大及分离弹簧压力不一致
3.导向键和键槽位置不合适 |
1.加大配合间隙,清除污物
2.更换内外摩擦盘,选配弹簧
3.修锉键槽,使导向键无阻碍 |
3 |
离合器自动脱开 |
离合器调得太紧,结合爪或铰链板没有在自锁位置 |
调节到自锁位置 |
4 |
离合器部分振动大 |
离合器转动部分不平衡 |
进行平衡 |
5 |
减速器轴承有异响 |
1.轴承间隙(指圆锥滚子轴承)太大
2.轴承磨损严重或已损坏 |
1. 调节调正螺钉,使轴承间隙正常
2.更换轴承 |
6 |
减速器齿轮有周期性的沉重响声 |
新机或更换齿轮时出现,原因是齿圈径向跳动超差
|
严重时需更换不合格齿轮 |
7 |
减速器过热 |
1.轴承过紧
2.轴承缺润滑油
3.油池油面过低或过高 |
1.调正轴承间隙
2.注入润滑油
3.使油池油面高度合适 |
8 |
减速器体颤动 |
1.入轴与离合器轴不同心
2.出轴与绞刀轴不同心 |
调整减速器的位置和高度 |
9 |
绞刀轴前轴承过热 |
1.密封不良,前端进泥
2.缺润滑脂
3.轴承损坏 |
1.调正盘根或者更换密封件
2.注入润滑脂
3.更换轴承 |
10 |
绞刀轴突然转不动 |
1.绞刀与泥缸衬套之间有金属等硬物卡住
2.新机试重车时,则有可能是平面止推轴承松紧圈装反,使轴承紧圈和轴颈烧死 |
1.清除硬物,并对绞刀轴、减速器齿轮等进行检查
2.更换平面止推轴承,修理损坏轴颈或更换绞刀轴 |
11 |
进料箱棚料 |
1.给料量太大
2.泥料水分不均匀 |
1.控制给料量
2.采取措施,使水分均匀 |
12 |
泥缸内腔有异响 |
1.绞刀轴弯曲或轴承磨损严重,使绞刀碰擦泥缸衬套
2.泥缸衬套沟槽卡住异物 |
1.校正绞刀轴,或更换轴承,消除碰擦现象
2.清除异物 |
13 |
泥缸过热 |
1.机头太长、阻力大,绞刀螺距大,转速高,泥料含水率低,绞刀与泥缸衬套间隙大,返泥严重
2.绞刀严重碰擦泥缸衬套 |
1.调正左列参数,修补绞刀或更换泥缸衬套,减少返泥
2.消除碰擦现象 |
14 |
泥缸、机头摇动 |
1.绞刀轴弯曲或其轴承磨损,致使绞刀与泥缸衬套间隙不一致
2.绞刀与泥缸衬套不同心
3.双线绞刀叶片不对称
4.机头与泥缸不同心
5.泥缸刚度较差 |
1.校正绞刀轴或更换其轴承
2.调整使绞刀与泥缸衬套同心
3.校正或重焊副叶片
4.校正机头与泥缸同心
5.增强泥缸刚度 |
15 |
产量低负荷大 |
机头长、绞刀螺距大,转速高,成型含水率低 |
调正左列参数 |
16 |
产量下降 |
绞刀与泥缸衬套间隙大,返泥严重;含水率低 |
1.修补绞刀
2.控制含水率 |
17 |
机器负荷急剧增加电动机过载 |
1.进料太多
2.含水率太低
3.绞刀碰擦泥缸衬套
4.泥缸内有硬物卡绞刀 |
1.使进料正常
2.控制含水率至合适程度
3.消除碰擦
4.消除异物 |
18 |
真空度低 |
1.过滤器堵塞
2.真空泵抽气量小
3.密封绞刀磨损
4.密封泥环短
5.密封盘根或其它密封部位漏气 |
1.清洗过滤器
2.检修真空泵
3.修补或更换密封绞刀
4.加长锥度套
5.调正或更换密封盘根、消除其它部位漏气现象 |
19 |
上级密封泥缸发热 |
密封绞刀螺距大,挤出面积小,泥料密封环太长,密封刀刀齿多 |
调整左列参数 |
20 |
坯条四角严重开裂,坯条垂直分成两半,且向外翻 |
机口水路不通 |
疏通水路 |
21 |
湿坯强度低 |
1.成型含水率太高
2.机头太短 |
1.适当降低含水率
2.加长机头 |
22 |
泥条四角不密实 |
小型挤出机容易发生,其原因:
1.机头形状不对
2.机头四角不光滑 |
1.改变机头形状
2.修光机头四角 |
23 |
泥条四角充水 |
1.泥条四角不密实
2.机口四角鱼鳞板间隙大 |
1.同本表序22
2.减少鱼鳞板四角间隙 |